说起土耳其的城市,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那座闻名遐迩的历史古城——伊斯坦布尔配资平台大全,甚至不少人误以为伊斯坦布尔就是土耳其的首都。其实,虽然伊斯坦布尔在历史上确实曾作为土耳其前身——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但现在土耳其的首都是安卡拉。那么,为什么土耳其会放弃这座拥有悠久历史、位于欧亚交界的璀璨名城,而选择迁都到安卡拉呢?这一切,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奥斯曼帝国所面临的严重危机。
1453年,奥斯曼帝国军队攻克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座曾经屹立千年的基督教重镇从此易主,成为东地中海地区新的强权中心。城池也被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正式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重要城市。奥斯曼帝国在征服拜占庭后,并未停止扩张的步伐,转而将目光投向西欧,试图将伊斯兰信仰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然而,在勒班陀海战和维也纳围城两次关键战役中,奥斯曼帝国的西进势头被阻挡。到了18、19世纪,曾经的东地中海霸主逐渐衰落,沦为“欧洲病夫”之后的“西亚病夫”。奥地利和俄罗斯等强国相继向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领土发动攻势,弱小的帝国无力抵挡,逐渐丧失大片领土。接连的外部战争失利,加之内部政局动荡,使得奥斯曼帝国陷入重重困境。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帝国内部涌现出一批有识之士,他们认为国家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才能摆脱被侵蚀的命运。早在塞利姆三世苏丹时期,他就意识到奥斯曼军队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便开始推动仿效欧洲军事体制的现代化改革。不过,这些改革触动了旧贵族和军方的利益,最终导致塞利姆三世被废黜,改革流产。直到19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推行了名为“坦志麦特”的一系列改革,涉及社会、政治多方面,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现代化进程,却未能彻底扭转帝国衰败的趋势。
展开剩余79%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曼帝国选择加入同盟国阵营,卷入激烈战事。然而,帝国接连遭遇败绩。最终,随着同盟国战败,奥斯曼帝国成为战败国,被迫签署了极为苛刻的《色佛尔条约》,几乎将帝国肢解。在这危急关头,一位英雄挺身而出,带领土耳其人民奋起抵抗,力图挽救国家的命运。
这位英雄正是凯末尔,未来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者和第一任总统。凯末尔青年时期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清醒地认识到奥斯曼帝国的腐败与衰弱。在战争爆发前,他便主张保持中立,避免将国家拖入毁灭。战争期间,他身先士卒,尤其在达达尼尔海峡保卫战中表现出色,成功抵御了协约国的海上进攻,保住了奥斯曼的战略要地伊斯坦布尔。
一战结束,奥斯曼帝国沦为战败国,签署了极其屈辱的《色佛尔条约》。凯末尔目睹祖国被列强瓜分,愤怒难平,积极联络各地军队和民族主义团体,号召全民团结一心,高喊“不独立,毋宁死”,毅然投身民族独立的斗争。
在他的鼓舞下,土耳其议会通过了《国民公约》,明确提出国家应享有独立、自由及领土完整。但随后,协约国军队迅速占领伊斯坦布尔,软弱的苏丹政府迫于压力解散议会,逮捕了凯末尔的支持者。作为回应,凯末尔在内陆的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革命政府,组建军队,积极争取国际支持,甚至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建立外交关系。
凯末尔领导下的土耳其军队在内战中取得多次胜利,最终迫使协约国承认土耳其共和国独立,废除《色佛尔条约》,改签条件较宽松的《洛桑条约》。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凯末尔光荣地成为首任总统,安卡拉被定为新首都。此后,他着手推进一系列世俗化和现代化改革,为土耳其的现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那么,为什么凯末尔选择放弃这座拥有优越地理位置和深厚历史底蕴的古都伊斯坦布尔,而迁都到安卡拉呢?这一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多方面的深思熟虑。
首先,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伊斯坦布尔地处亚欧大陆交汇处,是东地中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尽管因此享有繁荣,但也意味着在战争中易受攻击。随着奥斯曼帝国欧洲领土的大量丧失,伊斯坦布尔失去了重要的战略纵深,成为防御上的弱点。相比之下,位于小亚细亚内陆的安卡拉更为安全,易守难攻,更适合作为新兴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
其次,国家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奥斯曼帝国时期的目标是对外扩张,利用伊斯坦布尔作为进军欧洲的军事基地,传播伊斯兰信仰。然而,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已经转型为以民族国家为核心,没有对外扩张的意图,因此不再需要将首都设在靠近欧洲边界的城市。
最后,出于推动国家改革的需要。凯末尔的世俗化和现代化改革势必触及旧贵族和保守势力的利益,而这些势力主要集中在伊斯坦布尔。为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凯末尔需要一个新的政治中心,安卡拉不仅是他发动独立战争的根据地,也更容易成为新政权的象征和改革的核心地带。
当然,虽然伊斯坦布尔不再是政治首都,但它依然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历史迁都事件也反映出,首都的选择不仅仅基于历史传统,更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和国家的现实需求来综合考量。
——
引用资料:
[英]卡洛琳·芬克尔:《奥斯曼帝国》,邓伯宸等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
[英]帕特里克·贝尔福:《奥斯曼帝国六百年》,栾力夫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
(作者:浩然文史·ABC之友)
本文为浩然文史原创文史科普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感谢理解!
浩然文史是由全博士团队运营的文史科普自媒体,活跃于主流平台,致力于让专业历史更生动有趣配资平台大全,内容更具深度。更多古今中外、考古文博内容,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发布于:天津市粤友钱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