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为代表的“三高”问题日益普遍,正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传统观念中,膏方作为冬令进补的“奢侈品”,被视为体弱虚损者的“专利”,这让“三高”朋友望而却步:想通过膏方调理身体,又担心滋补过度加重指标异常,“会不会越补指标越高?”
“三高”人群究竟能否吃膏方?答案是肯定的,但关键在于“辨证施治,科学调补”。
并非大吃补药,而要“调与治”
许多人将膏方简单地理解为“大吃补药”,认为膏方多属滋补之品,富含糖分和油脂,不适合“三高”人群。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膏方并非单纯的滋补剂,更能“调与治”,是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特点定制处方,核心思想是“一人一方”。
在中医看来,“三高”属于中医“眩晕”“消渴”“痰浊”等范畴,病机多与肝肾阴虚、痰瘀互结、气阴两虚等有关。“三高”人群可以服用膏方,关键是因人制宜。膏方通过个体化配伍,既能补虚扶正,又能祛邪治标,运用化湿、祛痰、活血祛瘀等药物组合,不仅不会加重病情,反而能达到调理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对传统膏方,现代膏方不仅改进了制作工艺,也可在原有基础上降糖、减脂,契合“三高”人群的需求。要提醒的是,膏方不能替代治疗用药,在使用膏方期间,仍需服用原本的降压、降脂、降糖等治疗药物,并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保健。如果服药期间出现血压、血糖控制不佳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调整用药,避免延误病情。配制膏方应选择正规医院或药店,并遵循专业中医师的建议,不仅要确保膏方质量过关,更要保证膏方适合自己的体质,不盲目跟风进补。
直接找医生开膏方?吃错了!
“三高”人士虽能吃膏方,但也不能盲目进补,要想“吃对”,有方式方法。
首先,记得先“开路”再进补。很多人为了图方便,会直接找医生开具膏方。这个流程看起来快,但治疗效果可能会打折扣。建议服药前先找医师开具一至两周的“开路方”。
这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探路”,在服用“开路方”的过程中,医生能更好地了解你的体质及对药物的反应,这能为膏方药物的开具提供依据。二是“开路”,因为“三高”人群的脾胃功能容易失调,会影响膏方的吸收和治疗效果。许多“三高”人群的舌头上有一层厚腻的舌苔,这是脾虚、痰湿的表现。在使用膏方前服用健运脾胃、祛除湿浊的中药,能为后续膏方的消化吸收扫清障碍,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服药细节也有讲究。冬令进补的时间一般是从冬至前后到来年立春,持续约40天。当然,膏方本身只是中药的一种剂型,并不拘泥于冬日使用,可适用于一年四季。但冬季最容易吸收,是适于进补的最佳时节。膏方治疗一般建议连续服用1至2个月。
还要注意的是,膏方应密封冷藏保存,防止变质。每次取用时使用干净、干燥的汤匙,避免污染。当然,现在也有不少膏方采用小包装保存,一次一袋,不易变质。
在服药时间上,早晨和晚上睡前是服用膏药的最佳时间。建议选择餐后1至2小时内服用,此时胃肠空虚、吸收力较强,能充分发挥药物的功效。
服用膏方期间还应忌食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饮用可乐、咖啡、浓茶等饮料。若服用的膏方中含有人参等补药,还应忌食萝卜等食物,避免影响人参的补气功效。
如果遇上感冒发烧、腹泻呕吐或其他急性疾病,应暂停服膏,待病愈后再继续。服用西药者需要注意中西药间隔2小时以上。
“素膏”来袭,无糖也滋补
以上我们说的适合“三高”人群的膏方,是指“素膏”。简单说,这是相对于传统荤膏而言的一种膏方制剂,特点是不含动物类药材和胶类,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而是以植物类药材为主,采用素油(如芝麻油、核桃油)、代糖(如元贞糖、甜菊糖)或用黄精、山药等具有粘稠性的药材来收膏。
“素膏”有效避免动物类药物带来的胆固醇、热量过高问题,对“三高”患者更为友好。此外,素膏配方中没有动物类药物,素食主义者也能接受。糖尿病患者还能选用代糖或无糖配方,减少糖分对血糖波动的影响。
总之,冬季进补是一门学问,“三高”人群需要“清补”,更需要科学指导。“素膏”与“清补”,进一步尊重补益的“可受性”,方便不同人群的选择。
(作者分别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配资平台大全,主治医师)
粤友钱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